展会倒计时:

0

0

0

0

2026.5.18-20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6馆

English

展位申请

观众预登记

论坛回顾 | 国际有机行业前沿对话:市场、政策与合作(下篇)

发布时间:
2025.06.29

在2025年6月11日举办的“国际有机行业前沿对话:市场、政策与合作”论坛中,中德有机日活动的圆桌讨论环节聚焦于“探索德国与中国之间的有机农业机会”,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深度的跨国交流盛会。本次圆桌讨论由中德农业中心副主任白闵琦(Michaela Boehme)女士主持,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四位嘉宾,共同探讨中德有机农业的合作潜力与发展方向。此外,中德农业中心副主任白闵琦女士和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张友廷先生作为独立演讲嘉宾进行分享,为了更好理解德国与国际有机农业背景,演讲内容在本文回顾。

 

德国有机农业新趋势

中德农业中心副主任白闵琦女士,为与会者带来了德国有机农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德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有机市场,其有机食品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11%,年销售额高达170亿欧元,有机食品在德国市场的占比达到了6.5%。德国的有机农业面积排名全球第十,拥有186万公顷的有机耕地,占总农田的11.4%,且有14.4%的农场采用有机种植方式。尽管受疫情和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德国的有机谷物和蔬菜生产仍位居世界前列: 德国是全球有机谷物种植面积第二大、有机蔬菜种植面积第九大的国家。

德国的有机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销售渠道来看,有机产品已从过去的专卖店逐渐转向大型超市和折扣店,其中全品类零售商和折扣店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0%,这不仅使有机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也对有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德国的有机产品进口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主要进口产品包括热带水果、坚果、油籽等,这些产品的进口主要来自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政策方面,德国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自1989年起,德国就开始通过补贴等方式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并通过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的生态计划进行管理。2023年,德国政府推出了2030有机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使30%的农田实现有机认证,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缓解。

 

《2025年世界有机农业概况与趋势预测》中文版发布

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张友廷先生,发布《2025年世界有机农业概况与趋势预测》中文版。该报告由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编写,正谷公司负责翻译和推广。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有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364亿欧元,全球人均有机食品消费额为17欧元,美国、德国、中国的有机食品销售额位居全球前三。全球有机农地面积占农地总面积的2.1%,78个国家(地区)的有机农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报告还对全球有机蔬菜和咖啡的种植情况进行了分析。2023年,全球有机蔬菜种植面积约为55.3万公顷,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1.0%。美国和中国的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位。全球有机咖啡的种植面积超过89.9万公顷,占咖啡种植总面积的7.4%。

从各大洲的有机产业发展情况来看,除北美洲和大洋洲外,其他大洲的有机农地面积均有所增长。亚洲的有机农地面积增长速度较快,2014-2023年的十年间增长了160%,远超全球有机农地面积的增长速度。中国的有机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日本的有机农地面积达到300万公顷,印度尼西亚启动了首个有机乳制品项目,各国有机行业均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中德有机日活动

市场趋势:中德有机市场的增长潜力

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有机市场,其市场动态与政策走向备受瞩目。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张友廷先生,在分享中指出,根据FiBL提供的数据, 中国有机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28年或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人民币。这一增长趋势为德国有机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尽管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进口有机产品的市场份额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张友廷先生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国内有机产品的替代效应不断增强密切相关,特别是有机奶粉等产品的国产化趋势日益显著。

德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有机市场,其有机产品在中国市场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Naturland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负责人王伟杰先生提到,尽管进口有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德国的乳制品在中国进口有机产品中仍占有一定地位。德国的有机产品以其高品质和严格的标准,在中国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然而,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认知度和要求不断提高,德国企业必须更加注重产品设计和市场定位的精准性,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贸易挑战:认证与市场准入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有机产品的认证与市场准入问题成为了核心议题之一。湖南欧格有机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北曙先生强调,中国与欧盟在有机认证标准上的差异,给有机产品的跨境贸易带来了显著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向欧盟出口有机产品时,必须严格遵守欧盟的环境和质量标准,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对企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达到欧盟的高标准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友廷先生进一步补充道,除了认证成本高昂这一问题外,中国消费者对欧盟有机认证标志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国有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效果。他建议,中德双方应加强认证标准的互认与协调工作,以此降低贸易成本,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此外,他还提到,中国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为有机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德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更高效地拓展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版图。

合作机遇:创新与市场拓展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德有机贸易领域依然蕴含着丰富的合作机遇。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总监Andreas Krause先生着重强调了中国市场对有机产品所展现出的强劲需求,尤其是在婴儿食品和老年人食品这两个细分市场。他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把握中国市场,德国企业必须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精准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偏好。此外,他还提到,德国企业应充分利用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商平台,积极开展产品推广与销售活动,从而进一步拓展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王伟杰先生则从Naturland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私人标准和认证机构在中德有机贸易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德国有机产品的私人标准和认证机构不仅能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还能够在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方北曙先生进一步强调,社会责任在有机认证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已成为有机产品未来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中国企业应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透明度,增强德国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德有机贸易的未来展望

本次圆桌讨论深入剖析了中德有机农业机会、贸易的现状与未来前景。尽管中德双方在有机产品领域面临着认证标准差异、市场准入规则不同等挑战,但合作潜力依然巨大。随着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以及消费者对有机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德国有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同时,中国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也为德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圆桌分享话题基于主办方记录,仅供行业人士参考。

 

往期回顾

论坛回顾 | 国际有机行业前沿对话:市场、政策与合作(上篇)

论坛回顾 | 国际有机行业前沿对话:市场、政策与合作(中篇)

@BIOFACH CHINA 2026

亚洲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

2026年5月18日-20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6馆

更多优质有机好物,等您来发现